「靜觀」助調節情緒 港大招癌患者參與研究
發布時間: 2016/12/07 17:02
最後更新: 2016/12/07 20:05
港大一項臨床研究先導計劃發現,靜觀課程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自我關懷,同時改善患者面對壓力處境時的情緒調節能力。因大腸癌是本港第二位癌症殺手及有年輕化趨勢,港大欲招募約190名非末期及非擴散的大腸癌病患者,參與新一項免費「靜觀」及「八段錦」臨床研究。
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今年初引入靜觀為本的臨床研究先導計劃,招募並訪問44名癌症復康者,透過小組練習,幫助癌症患者管理壓力、培養自我關懷等,初步結果發現,參加者在抑鬱及焦慮量表上的分數較未上課前分別減少28%及34%,而自我關懷及正面情緒亦得到8.6%及10.5%的提昇;至於反映應付壓力調節指標的心率變動亦有明顯改善。
吳小姐6年前患上乳腺癌,曾「收埋」自己一年,不與朋友同事們接觸,化療期間更有抑鬱、焦慮及失眠,形容自己「樣樣都急來急去」,且容易哭,每日只能睡2、3小時,後經社工介紹參與先導計劃,在課程中學習觀察及調節呼吸,並在坐巴士時加倍練習,現時失眠情況已有改善,每日可睡5小時,心情亦不再悲觀。
2008年確診患上大腸癌的陳小姐,亦是先導計劃的參加者,她曾是一名非常樂觀的教師,經常讚美學生,卻從未讚美自己,雖然因病辭工,但性格驅使下,仍將非工作的日程排得滿滿,而病情亦不時復發。她指,參與先導計劃後,了解自己忽略自己的原因,經指導後更懂關懷自己。
為進一步探討「靜觀」及「八段錦」對改善大腸癌患者的短、長遠成效,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今日起至明年9月,招募約190名18歲或以上、非末期及非擴散的大腸癌病患者,參與新一項免費「靜觀」及「八段錦」臨床研究計劃,合資格的參加者會被隨機分配至兩種身心靈課程的其中一組,課程則以8星期為基礎。參加者須於小組前、中後期及小組後半年填寫問卷及進行簡單身體檢查。
所謂「靜觀」,是佛教禪修的一種行為,透過留意自己的呼吸、步行、飲食等,達至減壓目的;至於「八段錦」屬太極4大氣功一種,結合呼吸及肢體運動,鍛煉身心精神,固本培元。